上次聊到懷孕的時候牙齦腫起來該怎麼辦,
這次來聊聊如果真的在孕期需要做牙科治療的時候要注意那些事情喔~
通常懷孕的時候,
一般的想法會認為能夠避開牙科治療會最理想,
能拖就拖,拖到生完再處理。
但有時候牙齒的疼痛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了,
這時候還是趕緊治療會比較適合。
那底下整理幾個常見孕婦牙科治療問題來分享一下
治療時機
懷孕時期最佳的治療時間是第二孕期,也就是4~6個月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胎兒的狀況最穩定,
孕婦一般也還沒有遇到早產破水的問題,
所以黃金準則會是在4~6個月的時候治療牙齒。
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牙齒是有較嚴重的細菌感染,
有時候會在和孕媽咪及家人討論後,立即做處理。
又或者準媽媽有非常害怕看牙的經驗,甚至無法配合看牙,
有時候也會在討論後將牙科治療放到生產後處理。
一切還是以醫師和病人彼此溝通討論為準。
X光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懷孕能照X光嗎?
答案是可以,也是不可以。
目前美國疾管中心的資料是說,
胎兒能承受的輻射劑量換算之後約為50毫西弗,
而牙科X光片的劑量約為0.005毫西弗,
如果是數位X光片甚至可以低到0.002~0.003毫西弗,
如果是環口X光片劑量約在0.01毫西弗。
講白話一點,就是小張的牙科X光片要拍個10000張才會對小朋友有影響。
再換個方式講,從台灣坐飛機來回紐約一次的輻射劑量是0.156毫西弗,
這個劑量大約可以拍個31張X光片了。
所以就數據上來說,懷孕時期拍攝牙科X光片是相對安全的。
但是為什麼又說不也是可以呢?
回歸現實面,現在台灣醫病關係相對緊張,
大部分在診所的牙醫師很怕醫療糾紛,
就算事先已經告訴孕婦上面的數據理論,
但難保如果生出有問題的胎兒的時候,
孕婦不會反咬醫師一口。就算上法院牙醫師幾乎可以確定會勝訴,
但是中間所花的時間成本甚鉅,
並別說哪個人被告心情不會受影響。
另一方面,現在每個孕媽咪都希望可以給小朋友最好的保護,
那怕是一點點的風險,也不想承擔,
所以基本上我會覺得孕期X光的拍攝,
是在牙醫師及孕婦和家屬彼此之間都有共識的情況下再進行。
筆者為現職牙醫師
我是晴晴媽咪,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或是晴晴的朋友,
請不吝惜幫我按個讚,這將成為我寫文章的動力,
我將陸續分享關於教養、育兒經驗,與大家互相分享、彼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