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問?為什麼要生小孩?
兩個人過一輩子不是也好好的?
自由自在,又可以四處遊玩。
當然生不生小孩,都是自己的選擇,
當你選擇不同路,就欣賞到不同風景,
而晴晴媽咪選擇生小孩這條路,
至於為什麼要生小孩?在還小孩之前我也不知道,
但有了小孩之後,我漸漸理解為什麼要生小孩。
一、有了小孩之後,學會愛與被愛
當媽以後,真的能理解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不需要回報、為了孩子奮不顧身。
當有人欺負孩子時,當媽的一定第一個跳出去保護孩子,
當看到好吃的食物時,總想留一份給她一起品嘗,
曾去過好玩的地方,也迫不及待與她分享,
一同感受媽咪曾經感受過的喜悅。
當孩子開心的笑了,當媽的嘴角也不自覺上揚,
看著孩子熟睡的臉龐,心中也充滿甜蜜的滋味。
當媽以後我願意無條件付出,
從付出的過程讓我享受愛人,
感受到平淡的幸福,只要她好我就好的幸福。
我常跟我的寶貝說:我愛妳。
她也很愛跟我說:我愛妳。
我們常常擁抱、親吻對方,
對彼此說出我曾憋扭又不愛說的三個字,
在孩子面前我可以最自然的卸下心防,
因為孩子是那麼純真、單純。
前幾個禮拜,晴晴媽咪去醫院生妹妹時,
跟晴晴有短暫五天的分開,
晴晴半夜突然醒來,走到客廳找媽媽,
一直問爸爸:媽媽呢?
也因為在生妹妹前,我曾密集的幫晴晴做如廁訓練,
所以我去住院的某個晚上,
晴晴突然跟爸爸說了十幾次要尿尿,可是卻都沒有尿。
晴晴爸爸本來很火,後來問晴晴後,晴晴才說想媽媽。
聽到爸爸跟我說她在家的狀況,
我知道我在她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她需要我,我也需要她,
她想念我,我也很想她,很想立刻回家陪她。
我很享受這種被需要、依賴的感覺,
這也是當媽沉重又甜蜜的負擔。
二、重溫兒時舊夢
以前小時候物質不是那麼富裕,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也較少,
就算陪伴也不一定會陪玩、陪讀。
晴晴媽咪小時候沒什麼玩具,
只有爸爸在路邊攤買的一個娃娃,
功課也沒人指導,甚至聯絡簿偶爾要自己簽。
所以自從有了女兒後,我希望她過得比我好,
希望她在物質、情感上得到比我更多、更好的享受。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讓我有機會重拾童心,
一起玩孩子的玩具、一起共讀,
一起到我孩童時期想去而未曾去過的地方。
因為有了孩子,讓我有機會當個孩子,回到最純真的年代。
三、責任感
有了孩子以後,必須對自己的事業、健康負責,
小S的曾說過:有了孩子後,我超怕死的。
是的,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因為不再是一個人,或是兩個人,
還有嗷嗷待哺的小可愛每天等妳回家,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孩子一起長大。
古人的智慧曾分享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成家而後立業,為什麼在立業前必須成家?
因為有了家就有了責任,
有了責任就會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人生必須更有規劃。
或許人生因此多了重擔,但也讓充滿衝勁,
有了孩子變得成熟、變得穩重,
變得更認真看待人生,積極面對未來挑戰。
當然很多人有了孩子後,依然過著故我的生活,
或許還有人變得更糟,畢竟每個人受原生家庭影響各異,
晴晴媽咪僅分享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希望您也能因為有了孩子後,變得懂得的愛人,
變得有責任心、變得勇敢、變得童心未泯,
變得生活更有目標,讓自己成為更棒的自己。
有人開玩笑說,幫媽就是願意無條件為孩子做牛做馬,
但我認為很值得,您也願意跳進愛的圈套嗎?
我是晴晴媽咪,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或是晴晴的朋友們,
請支持晴晴的粉絲團:晴晴成長日記,
剛成立的粉絲團需要您的支持,這將成為我寫文章的動力,
我將陸續分享關於教養、育兒經驗,與大家互相分享、彼此交流。